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武昌老城变身:沉淀的是文化 忘不掉的是记忆

——看武汉老城大变身(上篇)

房天下房天下  作者:周翔  2015-10-28 08:50

[摘要] 说到武汉,很多老武汉人的心里是自豪的。因为他们曾经见证过武汉的辉煌,经历过武汉的发展。从当年与上海齐名的全国一线码头城市到现在的国际化大都市,每一条街道的变迁,每一座老房的改造,都承载了武汉人太多的回忆。

编者按:说到武汉,很多老武汉人的心里是自豪的。因为他们曾经见证过武汉的辉煌,经历过武汉的发展。从当年与上海齐名的一线码头城市到现在的国际化大都市,每一条街道的变迁,每一座老房的改造,都承载了武汉人太多的回忆。

历经半个多世纪,武汉的湖少了,桥多了;山少了,路多了;田少了,楼多了……曾经那些老武汉人生活的地方如今都变了样。

而武昌,在武汉三镇中一直被认为是具人文情怀的文化重地。在城市现代化飞速发展的今天,那些被历史沉淀下来的老城区如今变成了什么样?

曾经热闹的“红房子”

如今已成历史老街区

在和平大道建设五路到建设二路之间,有一大片红色砖墙砌起来的三层楼房子,依长江而建,很有苏联风格,站在高处看,犹如大大的喜字,这一片红房子就叫“红钢城”。红钢城在很多武汉人眼里觉得非常偏远,但它却是一群人共同生活的家园,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武钢人。

武昌老城变身:沉淀的是文化 忘不掉的是记忆

自1958年武钢建厂,一批钢铁工人扎根青山,有些一住就是一辈子。他们中有很多是东北人,所以在青山,很多年轻人都会说一种口音很特别的普通话,大家都称这种普通话为青普。

曾经的红钢城是很热闹的,退休的老人们每天坐在院落里聊天喝茶,年轻人则时不时串串门打打麻将,说着青普的小孩子放了学就成群结队地在街坊里的操场上嬉戏打闹,对他们来说,足球、洋画、捉迷藏才是童年。因为楼上楼下都是同事,所以街坊邻里都特别熟。

而今,红钢城成为了武汉16大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之一,却已经逐渐失去了当年的热闹。当年的红房子现在已经有一些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现代化的高层商业住宅小区。曾经人们时不时就去逛逛的青山商场也失去了风采,新建成的武商众圆广场和再远一点的奥山世纪城成了他们休闲娱乐的新去处。

武昌老城变身:沉淀的是文化 忘不掉的是记忆

目前住在红钢城里的人已经不多,留下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人。他们不是没有能力离开,而是在这生活了一辈子,真的舍不得离开。

曾经沙湖是千鸟栖息地

如今武汉中央文化区高端大气

都说湖北是“千湖之省“,这话在老武汉人眼里一点都不假,曾经的武汉湖水众多。100多年前,就连现在武汉大的东湖都还只是沙湖水系,我们现在看到的沙湖面积还赶不上以前的一半。

那个时候,沙湖的水是连着长江的;那个时候,住在沙湖边的许多人们是靠每天下湖捕鱼为生的;那个时候,白尾海雕、灰鹤、鹗等国家一类保护鸟类在沙湖是随处可见的,那个时候的沙湖很美也很安逸。

武昌老城变身:沉淀的是文化 忘不掉的是记忆

但随着抗战时期的到来,人口骤增,大家纷纷开始围湖造田,沙湖的水越来越少,而这湖一填就填到了现在。

如今,昔日的郊区湖已变成了城中湖,围湖而建的全是现代化的高楼。一座沙湖大桥将沙湖南北相连,北边的友谊大道上有湖北大学,福星惠誉建设的一系列楼盘一直向东延伸至秦园路。而南边则发展形成了武汉中央文化区,随着万达的入驻,楚河汉街的商业发展,还有5A级写字楼的出现,整个沙湖已是武昌人爱去的休闲场所,处处散发着文艺与高端的气息。

武昌老城变身:沉淀的是文化 忘不掉的是记忆

武昌人生活了一辈子的解放路

如今是国际化滨江商务区

于武昌人而言,老武昌人一定是住在解放路、民主路、中华路、粮道街附近区域的那些住了很久甚至几十年的土著,他们就生活在长江大桥下。

老武昌人的生活是这样的。他们热天喜欢去中华路、汉阳门、大码头吹风;他们不会特意去户部巷过早,因为那里原来只有一家买热干面和牛肉粉的店;他们买月饼、芝麻绿豆糕一定要去曹祥泰,多长的队都一定要等。因为它的味道才够纯正,老人才觉得你有孝心,这才享受了武昌人的生活。

武昌老城变身:沉淀的是文化 忘不掉的是记忆

武昌的汉阳门是码头,船厂也离这里不远,每天停靠在这里的商船货船络绎不绝。那时候,很多老武昌人在汉口或汉阳上班,他们之中有很多都选择坐轮渡上班。也有些人,每天都会骑着自行车到解放路桥头堡,然后扛着重重的28自行车上大桥过江。

武昌的每一条街道都有深厚的历史沉淀:户部巷、八卦井、候补街、起义门、汉阳门、督府、彭刘杨路、三层楼、粮道街、复兴路、阅马场、胭脂路......随便一个角角落落也许就有一段故事。

武昌老城变身:沉淀的是文化 忘不掉的是记忆

现在,经过司门口,这条有着800年历史的老牌商业街毅然伫立着,曾经名不见经传的户部巷如今成了武汉的小吃圣地,许多青石瓦砖墙的老房子也被高层住宅取代,万达威斯汀等高级酒店也罢占了武昌的滨江区域,一座老成变得国际化了。

武昌老城变身:沉淀的是文化 忘不掉的是记忆

但长江大桥还在,渡江的码头还在,奔腾的江水还在,老武昌人心中那浓浓的武昌情节也会一直存在。

曾经的工业代表车辆厂

如今将成世界第三高楼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中,武汉曾大力发展过许多重工业,不少工厂都在这段时间涌现出来,武昌车辆厂就是其中之一。提起武昌车辆厂,那可是不少武汉人的骄傲。

 武昌老城变身:沉淀的是文化 忘不掉的是记忆

位于武昌区和平大道750号的武昌车辆厂,离现在的长江二桥不远,曾隶属于铁道部。车辆厂是1946年建的,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通过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成为中国铁路冷藏运输设备开发研制基地。工厂生产的产品一度是中国铁路冷藏运输的主要车种,整车性能可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那时的它是500家大运输设备制造企业之一。

转眼十几年过去了,曾经的武昌车辆厂早已不复存在,取代它的是绿地集团。就在这个让无数武汉人骄傲的地方,即将诞生世界第三高楼。目前,高达606米的武汉绿地中心目前已经破土而出,在不久的将来,它的竣工将会把武汉带向一个新的高度。

武昌老城变身:沉淀的是文化 忘不掉的是记忆

曾经辉煌的武锅厂

如今已是精英白领的聚居地

和武钢、车辆厂一样,武汉锅炉厂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工业而出现的产物。如果说红钢城是武钢人的城,那么武锅社区就是武锅人的家了。很多武锅人从小就在武锅长大,几乎没出过这个圈子,觉得自己将来也会像父兄辈那样在厂子里工作。

武昌老城变身:沉淀的是文化 忘不掉的是记忆

和武钢人不同,武锅人似乎更加幸运,他们就在武昌的中心,离当年洋气的中南商业大楼不远,他们似乎更能感受到作为一个本土的武昌人应该有的生活风貌,跟老武昌人更加亲近。

但同时,他们又是不幸的,那些曾经想世世代代留在武锅,留在丁字桥的武锅人却面临了搬迁的境地。尽管现在的武锅换了环境,也许比以前更好,但作为一带老武锅人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地方却再也难回去了。

现在的武锅社区,已经成了商务精英聚集的地方,如今已被改建成百瑞景中央生活区,周边的住宅、商业都透着一股小资的情怀,再加上位于武昌的核心地段,受到不少武汉精英人群的青睐。武锅社区就这样走进了武锅人的回忆。

 武昌老城变身:沉淀的是文化 忘不掉的是记忆

在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武昌很多老城都变了样,许多曾经被一代人经历的生活方式如今已经慢慢退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对于老武昌人而言,那些年的情感和记忆是永远都不会被抹去的。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武汉房天下官微

有专业有态度有房源有优惠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