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坚持"文化先行"武汉客厅获武汉城市文化新地标

——2015-2016武汉文化新地标测评报告

中指研究院华中分院  2016-01-05 08:44

[摘要] 武汉是一座具有悠久底蕴的文化城市,把它推向世界,我们需要有一个匠心独具的城市客厅,用富有艺术与美感和注入城市发展历史的建筑群落,展示江城的文化之源;用一台台文化盛宴,齐聚各方名流,书写荆楚文化的源远流长,武汉客厅正是这样一个定位于城市文化地标和引领者的综合体项目。

城市解读——武汉市

区位:天元之位、九省通衢

武汉文化新地标

武汉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江汉平原东部,是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华中)、副省级市和湖北省省会。位于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东端位于新洲区徐古镇将军山村,西端位于蔡甸区侏儒街国光村,南端位于江夏区湖泗街道均堡村,北端位于黄陂区蔡店街道李冲村,形似一只自西向东的彩蝶。在中国经济地理圈内,武汉处于中国东西、南北两大发展轴线——长江经济带及由京广铁路、京珠高速组成的“十”字形一级发展轴线的交会处,承东启西、接南转北,犹如围棋棋盘上的天元,被誉为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使武汉成为中国内陆大的水陆空综合交枢纽,历来有九省通衢之称。

经济:GDP进入万亿俱乐部

近年来,站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1+8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交通枢纽”、“1+6城市新格局”等历史发展机遇期,武汉经济实现了真正意义的跨越式发展,GDP从2005年的2261亿元增长至2014年的10069亿元,并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突破“万亿”目标,正式迈入中国城市“万亿俱乐部”,跻身八强,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列第三,居华中首位,预计2015年将达到11200亿元。在“万亿俱乐部”中,武汉以9.7%的GDP增速仅次于重庆和天津两座直辖市。在经济规模上,武汉已经毫无争议地成为中部崛起的领头羊,而日益提升的经济辐射能力和发展吸引力,也成为大武汉崛起有力的证明。

武汉文化新地标

交通:道路系统和轨道交通不断完善

“十二五”以来,以“三环十三射”路网体系、跨江大桥、轨道交通为重点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成为武汉城建投资的重点。1995年,长江二桥建成,武汉市条城市环线——全长28公里的内环线形成;到2009年12月天兴洲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武汉三环线随即于2010年“画圆”;再到2014年12月鹦鹉洲长江大桥建成,武汉二环线相继于今年5月正式画圆,武汉三条城市快速路环线格局终成型。同时,随着2015下半年以来,雄楚大道、龙阳大道、长丰大道高架桥的建成通车,武汉中心城区“三环十三射”快速路系统中,放射线路已通车8条。未来五年,武汉还将新添两座长江大桥,建成由19条高快速路、13条骨架性城市主干路组成的“多快”干线道路,形成四环十九射都市发展区快速骨架道路系统。

武汉文化新地标

地面路网体系不断完善的同时,武汉近年来轨道交通的发展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早在2004年7月,武汉市就开通了轻轨1号线,成为中国内地继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后第五个拥有轨道交通的城市。到2015年12月,武汉将迎来地铁3号线的开通,武汉同时投入运营的轨道交通线路将达到4条,全长123.4公里。未来5年,武汉还将新建10条轨道交通线路,到2020年,覆盖全市的轨道交通线网总里程将达到300公里,届时,武汉将成为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地铁之城”。

武汉文化新地标

 

产业:转移与升级

改革开放后,武汉市第三产业就业人口规模、比重及对GDP的贡献度增加明显,但随着光谷、沌口两大产业经济增长极的迅猛发展,东风汽车总部移师沌口,富士康在光谷奠基,“武汉制造”扬帆起航。第二产业从业人员规模历经衰减后逐步反弹上升,且产值贡献度与三产基本持平。由泛海控股打造的武汉中央商务区也在这一阶段正式奠基,王家墩军用机场开始转型升级为华中区域大规模的现代服务业中心。未来,在工业经济4.0时代,武汉市将实现二产、三产并驾齐驱,共同推动武汉市经济全面发展。

武汉文化新地标

未来,武汉将加速推进“工业倍增”计划,构建大武汉新的工业版图,全力打造“大光谷”、“大车都”、“大临空”、“大临港”四大工业核心板块。“十三五”期间,“大光谷”、“大车都”两个产业集聚区年产值预计将超万亿,“大临空”、“大临港”两个产业集聚区年产值将超过5000亿。在工业迅猛发展的同时,武汉将通过构筑功能差异化的八大商务区,推动武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打造多元产业聚集区。

武汉文化新地标

人口:持续稳定增长、外来人口红利凸显

2010以来,伴随城市经济高速发展、新兴产业及就业机会增加、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以及落户政策的不断放松,武汉的城市人口吸引力不断增强,外来人口红利持续增加,2014年武汉常住人口数量达到1034万,首次跨入“千万”级别,且年均增速达到1.4%,处于领先水平,在重点城市中仅次于北京和天津。2014年,武汉外来人口规模达207万,约占常住人口的20%,在主要城市外来人口比重对比中处于靠前位置,且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武汉文化新地标

武汉文化新地标

同时,武汉作为一个科教大市,名校云集,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奔赴武汉各大高等学府深造学习。据统计,2007-2014年武汉高校毕业留汉总人数接近90万人,预计未来3-5年内年均武汉高校毕业生留汉人群规模在13-14万,整个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在汉就业人数预计将达到17-20万人。高校毕业生群体将成为武汉外来人口尤其是长居型外来人口的重要构成部分,这些人群的就业分布多位于重点产业区和城市商务区,从事高端技术和现代服务业,是武汉推动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生力军,不断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文化:打造文化中心城市

在经济腾飞、城建繁盛的同时,武汉越来越注重对于城市文化的建设和精神文明的传播。先后迎来了昙华林历史街区保护改造工程启动;湖北省博物馆对外免费开放,成为国内较早实施免费开放的一批博物馆;琴台大剧院的建成,更是标志着武汉拥有了规模大、功能全和档次高的特大型文化设施。武汉的文化事业开始迅猛发展,文化中心城市势在必行。

大武昌,辛亥革命博物馆传承了武昌起义的百年精神,武汉中央文化区和华侨城项目的相继进驻,将武汉的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推向了巅峰,并与国际化大都市接轨。大汉口,市民之家展现了武汉未来的美好规划,武汉客厅里上演着一场场关于人文历史、风土人情的盛宴,成为展示武汉乃至和世界文化的国际化舞台;大汉阳,崭新的武汉国际博览中心拔地而起,成为集展览、会议、酒店、商务、文化休闲、旅游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绿色生态国际博览城。

2014年以来,武汉又迎来了两大世界文化项目——汉秀和电影乐园的开放,极大地带动了武汉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也是武汉打造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国际化大都市进程中的两大杰作;曾经的金口垃圾场摇身一变成为今天万众瞩目的武汉园博园,随着园博会的开幕,园博园已经成为武汉市的新地标和市民及周边游客的节假日休闲好去处,未来园博园将作为城市公园保留。

武汉文化新地标

发展:打造“国家中心城市”

武汉作为“1+8城市圈”的核心龙头城市、华中区域的中心城市、中三角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和长江经济带三大中心之一,未来,将着力打造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现代服务业中心和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性综合交通枢纽基地,加快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巩固提升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地位和作用,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成为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支点。

——构成具有比较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钢铁、石油化工、食品等多个个千亿产业集群。注重顶层设计、示范突破,促进信息技术在制造业和服务业等领域的全方位应用,形成智慧城市雏形。

——构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体系框架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主阵地和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发挥,聚集一批创新人才特别是产业领军人才,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知名品牌,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园区。全市区域创新体系基本形成,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加快,成为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

——建成性综合交通枢纽。按照“以航空枢纽为龙头,铁路枢纽和港口为主体,城市轨道交通和公路(城市道路)为支撑”的总体发展思路将武汉打造成性综合交通枢纽。围绕5大火车站,形成高铁、城铁、地铁、快速公交及市内其他社会交通组成的立体交通格局。武汉“十字快铁”构架基本建成,以武汉为圆心的国家动车高铁“米”字形网络进一步完善。新建江夏第二机场,打造“一市两场”空铁复合型交通网,构建“中部航空枢纽”。以阳逻港为中心,打造以水运交通枢纽、物资集散枢纽、港口经济枢纽等三大枢纽为一体的长江中游航运中心。

——完成城市空间布局调整。产业发展与居住新城建设、人口分布与社会事业发展加快融合,地上空间与地下空间开发不断协调,城市功能性开发、综合配套水平和现代化综合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主城区基本控制在三环线以内,重点沿两江四岸开发建设,二环线以内城中村、中心城区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全面完成。远城区各集中规划建设一座中等城市规模的新城,重点沿轨道交通、快速路开发建设,基本形成“1+6”(主城+新城组群)和“主城区为核、多轴多心”的城市空间总体构架。

武汉文化新地标

武汉文化新地标

 

房地产市场:供过于求、市场分化加剧

成交量:

图:2009-2015年前三季度武汉市商办合计供需对比

武汉文化新地标

2009年至2015年前三季度武汉商业和办公物业形态合计供应面积1881.69万㎡,成交面积1139.19万㎡,供求比达到1.65,商办市场整体呈现供过于求的发展态势。一面是开发商扎推开发,商业和办公空置率不断加大;一面是南国大家装、武汉中央文化区、泛海国际SOHO城等精品项目的持续热销,前三季度商办市场销售套数10项目市场占有率达到28%,市场分化不断加剧。

成交价格:

图:2009-2015年前三季度武汉市商业和办公价格走势(元/平米)

武汉文化新地标

从价格走势来看,2009年至2015年前三季度,武汉商业和办公成交均价保持稳步上涨趋势,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商业5.25%,办公12.72%。近年来,以武汉中央文化区、泛海国际SOHO城、绿地国际金融城为代表城市综合体项目,成为拉动整体商办市场价格上涨的主要动力之一。

在全市商办市场呈现供过于求、分化加剧的情况下,一批打着城市综合体标签、以彰显城市文化底蕴和魅力为目标的项目活跃在江城的商办成交市场上,带动溢价的同时,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随着未来市场竞争的加剧,以文化为特色和卖点的项目将成为武汉商办地产发展的新方向。

项目解读——武汉客厅

项目简介

武汉客厅占地1500亩,总建筑面积180万方,总投资超过100亿元,分三期开发,由国际著名设计机构——法国AS公司设计,整体建筑为现代风格,并以大胆之创新、色彩鲜明为特色,营造出独特的现代文化韵味。项目包括两座120米高的区域地标性双子塔武汉艺术大厦、中国文化博览中心、武汉艺术品交易中心、汉口大戏院、中央音乐厅、中国民间藏品博物馆、希尔顿国际大酒店、喜宴、汉味新街、风尚大道、大家工场、精英公寓、梦想特区、卓尔四季酒店、卓尔四季公馆等一系列颇具特色的文化建筑,终形成的格局是一台汉戏、两大文艺盛典、三条特色街区、四大文化艺术酒店、五大文化创意创业中心。建成后将是国内荆楚文化的集中展示窗口。

一期规划设计里,首先看到的是地标超高层建筑,外立面以叠加在一起的书本为设计理念,高120米的双子塔武汉艺术大厦(五星级酒店+办公大楼),总建筑面积11.6万平方米;在双子塔武汉艺术大厦的右侧,是10万平米的中国(武汉)文化博览中心,以截取地图上长江在武汉流域岸线作为屋顶造型。除了拥有满足不同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大型文化艺术场所,项目还打造凸显地域文化特色的商业集群,规划为:喜宴,汉味新街,以及风尚大道。另外,位于风尚大道楼上有4栋精英公寓(A、B、C、D)和6栋梦想特区写字楼(E、F、G、H、I、J),总高28-29层,主要定位中小型文化企业孵化器、各类特色文化工作室以及高档人才公寓,为从事文化相关产业的企业以及企业中的人才提供全面、专业的服务。

二期规划里,拥有外型独特的艺术酒店群,将引进国际四星级酒店管理机构,为会展提供各类档次的配套服务。这里将会打造成时尚、潮流、个性、舒适的国际艺术酒店;建造以地方特色、民俗为主题的武汉民俗风情酒店;为创意产业人士服务的快捷文化商务酒店,将会为艺术家、文化管理者提供个性化服务。艺术酒店群的是5万平米的汉口大戏院,规划设施完整、功能齐全,是一个集马戏、杂技、戏剧、歌舞及文化演义为一体的多功能剧院。在二期和后续的三期规划里,还将设立20万平米的武汉艺术品交易中心,20万平米的大家工场。

武汉文化新地标

项目定位——城市文化综合体

提及一座城市,首先让人想到的一定是文化符号。他们依托历史古街让文化与商业相互融合,提高旅游质量;通过独特创意把文化资源变成旅游产品,提升区域价值,带动经济发展;传承历史文化,带动文化产业发展;真正实现提升城市品质和功能,为城市文化及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更强劲的正能量。

城市文化综合体的规划建设,可以将城市公共文化事业、城市文化产业、城市文化消费有机地融为一体。它是从文化视角对多样化的城市建筑综合体作出的诠释。作为一个城市文化精神的物化符号,城市文化综合体将成为城市文化不断传承和衍生的文化载体。

武汉是一座具有悠久底蕴的文化城市,把它推向世界,我们需要有一个匠心独具的城市客厅,用富有艺术与美感和注入城市发展历史的建筑群落,展示江城的文化之源;用一台台文化盛宴,齐聚各方名流,书写荆楚文化的源远流长,武汉客厅正是这样一个定位于城市文化地标和引领者的综合体项目。

 

国内城市文化综合体典型案例对比分析

近年来,以文化为主题和诉求的综合体项目层出不穷,较为典型的诸如武汉中央文化区和武汉华侨城,未来的城市综合体项目竞争将越来越倾向于文化标签的打造,通过文化的潜移默化让人们记住一座城市中的地标、习惯一种生活体验。城市文化综合体按照功能内容可以划分为文化商务综合体、文化艺术综合体、文化商业综合体、文化旅游综合体、文化科教综合体和文化复合综合体,不同的文化综合体有其不同的侧重点。

武汉中央文化区——文化商业综合体

武汉中央文化区由万达集团投资500亿元倾力打造。项目规划有汉街、汉街万达广场、汉秀、电影乐园、七星级酒店、五星级酒店、汉街·总部国际、万达·御湖世家等业态,集文化艺术、旅游休闲、商业娱乐、商务办公、高端居住五大功能于一体。其设计定位是“中国,世界一流,业内朝拜之地”,致力打造成世界文化新品牌。

武汉中央文化区作为一个将文化与商业成功结合的典型案例,其一期重点内容楚河汉街,将城市历史文化和生态景观有机结合,以民国风格打造汉街建筑主体,红灰相间的清水砖墙、精致的砖砌线脚、乌漆大门、铜制门环、石库门头、青砖小道、老旧的木漆窗户,置身其中,仿佛时光倒流。并穿插极具时尚元素的现代建筑和欧式建筑,传统与现代和谐统一。与楚河相依相伴,堪称现代“清明上河图”,展示“因水而兴商、因商而兴镇”的城市发展历史。目前的楚河汉街已成为武汉家喻户晓的休闲娱乐场所。

深圳东部华侨城——文化旅游综合体

东部华侨城,坐落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大梅沙,占地近9平方公里,由华侨城集团斥资35亿元精心打造,是国内集休闲度假、观光旅游、户外运动、科普教育、生态探险等主题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主要包括大侠谷生态公园、茶溪谷休闲公园、云海谷体育公园、大华兴寺、主题酒店群落、天麓大宅等六大板块,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东部华侨城作为一个将文化与旅游成功结合的典型案例,大限度地利用了人类的闲暇时光,用大文化装点大生态,让荒野变成文化荟萃的度假胜地,变成多元融通的优品文化涵养地,让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和愿意在广袤的绿野间享受人类文化的丰盛大宴。凭借其独特的生态景观文化、茶文化、观音文化、娱乐文化、健康养生文化、教育文化、度假及酒店文化、人居文化,东部华侨城已成为深圳甚至知名的旅游休闲度假圣地。

万达的文化商业综合体侧重的是商务功能,华侨城的文化旅游综合体侧重的是旅游功能,而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对文化的依托,商业和旅游因文化而兴起,因文化而繁荣,如何展示文化本身的博大精深并将其发扬光大成为城市发展面临的新瓶颈,而武汉客厅的出现正是迎合了城市经济高速发展下的这一新需求,在其设计理念和目标中,对文化本身的追溯和宣扬远大于单纯的商业诉求。它更像是一个文化复合综合体,以城市客厅的面貌展示着海纳百川的城市发展姿态、记录着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历史、传承着追求卓越的城市发展文明。

销售表现

2012年10月武汉客厅首次面世,推出A、B、C、D商业栋建筑面积47-100平米精装公寓,凭借项目独特的城市文化综合体特色,截止2015年第三季度,商业去化率达到95%,基本售罄;2013年以后以办公物业类型为主,目前已推出产品去化达到五成以上。且项目自推出至今,销售价格呈现稳步上涨趋势,2015年前三季度成交均价达到7921元/㎡。

图:武汉客厅成交量价走势图

武汉文化新地标

武汉客厅商业的热销,取决于其完善的文化综合体规划理念和始终坚持“文化先行”的实践标准,再一次验证了未来城市综合体以文化为依托的发展趋势。

价值贡献

促进城市文化事业发展:城市文化“地标”是公众对城市形象和文明的想象和认可。对城市的文化发展贡献是显而易见的。作为武汉文化新地标,武汉客厅用富有艺术与美感和注入城市发展历史的建筑群落,展示江城的文化之源;用一台台文化盛宴,齐聚各方名流,书写荆楚文化的源远流长。未来,通过这个文化窗口,武汉的城市文明发展将以生动鲜活的方式展现给八方来宾,并融合了现代化、科技化的表现方式,推动武汉文化事业与国际化大都市接轨。

打造多元化的城市文化聚集地:城市的文化展现从建筑、人文、风土、人情、服饰、饮食等方面渗透延生,如何将多元化的文化画卷展示在公众面前,让文化成为一代人的生活习惯和价值理念,并代代相传。武汉客厅的持续开发和运营,正是提供了这样一个物化的多元城市文化聚集地。

提升城市精神文明水平:文化地标对于城市的影响并不仅仅表现在物化的层面,更是体现在深层次的精神文明层面。武汉客厅以城市客厅的面貌展示着海纳百川的城市发展姿态、记录着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历史、传承着追求卓越的城市发展文明。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武汉房天下官微

有专业有态度有房源有优惠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