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从商周到民国 武汉商业业态:沿街商铺和百货兴起

——武汉城市与商业发展史(上篇)

房天下  作者:亚麻  2016-12-15 09:08

[摘要] 武汉是一个怎样的城市?有人会说,它被誉为“东方芝加哥”,有人会说,“武汉每天不一样”,不论你看到的是怎样的武汉,都不能否认,它的今天正得益于漫长历史长河中的厚重积淀。

商国演绎

(点击进入房天下商业地产频道——《商国演绎》)

如果你随便问一个武汉人,他周末逛街去什么地方,你或许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答案:江汉路、楚河汉街、武汉天地、光谷步行街、宜家、永旺、街道口、万达广场……然而,如果时光倒退一百多年,你在武汉逛街,能去的或许就是汉正街或者一些沿街的小商铺

武汉是一个怎样的城市?有人会说,它被誉为“东方芝加哥”,有人会说,“武汉每天不一样”。不论你看到的是怎样的武汉,都不能否认,它的今天正得益于漫长历史长河中的厚重积淀。

今天,房天下梳理武汉城市发展历史,为大家展现武汉商业的兴起与兴盛;本篇为上篇,主要从建国前追溯到商周时期,介绍武汉商业的兴起、发展;下篇将介绍建国后武汉城市城建的发展,随之改变的商圈以及商业形态等。

【时期】商周-明清

>>>关键词:盘龙城

武汉早的城市建设史应当从距今3500多年前商代盘龙城开始。自商周以来即为重要的古城镇。其内城东西长1100米,南北宽1000米,内城总面积约75400平方米。外城总面积2.5平方公里,内城坐落在整个遗址的东南部,平面形状略呈方形,城内发现有三处大型宫殿基址。内城外散见居民区和酿酒、制陶、冶铜等手工作坊及墓地。

>>>关键词:双城时期

三国时期孙权得夏口后,将郡治移至夏口城,即今天的武昌。隋大业二年(606年),汉津县改名为汉阳,唐时江夏(武昌)和汉阳分别升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为长江沿岸的商业重镇。

五代以后,中国经济的中心开始向长江流域转移。到了唐宋时期,由于商品经济和航运贸易的发展,汉阳逐渐繁盛起来,当时武汉的商业、手工业很是繁荣。

唐朝后期数百年,武汉进入武昌、汉阳双城时期。

武汉商业发展史 武汉 汉正街

>>>关键词:汉口崛起

汉口的发展,始于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以后,其主要是利用长江、汉水的水运之便,作为码头和商业市镇发展起来的。

自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汉口由一片原属汉阳的“芦苇荡”,慢慢因停船发展出码头和贸易,迅速成为物资集散港

明末清初,汉口因“九省通衢”之利和发达的商贸业,至清康熙年间已成为“天下四聚”之一,到乾隆年间更成为“四大名镇”之一,也是南北货物集散的大水运港口。

至此,汉口与武昌、汉阳形成“三镇鼎立”之势。

>>>关键词:天下街

早在明朝万历年间,汉正街就已形成市镇,这里沿江从西至东,出现了宗三庙、杨家河、武圣庙、老官庙和集家嘴等众多的码头,为商埠吞吐,集散物资

由于水上交通便利,沿街店铺行栈日益增多,贸易往来频繁。到清代康熙、乾隆的经济发展鼎盛时期,汉正街已成为“汉口之正街”。 

乾隆四年(1739年),汉正街修起条石路面。同治三年(1844年)郡守钟谦钧在此主持修建了万安巷等新码头。从此,汉正街更是商贾云集,交易兴盛,市场繁荣。

商业形态:手工作坊、沿街商铺

这一漫长时期,武汉的商业逐渐出现了商业的形态——沿街商铺,明清时期店铺,多是“自产自销”的作坊或夫妻店,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前店后坊,许多生意红火的商家逐渐形成家族产业,慢慢有了 “一铺养三代”的概念。

武汉商业发展史 武汉 汉正街

明清时期,武汉沿街商铺大多前店后坊的样式

【第二时期】清末-民国

>>>关键词:通商口岸

鸦片战争后武汉被选定为通商口岸,1861年汉口开埠,租界的设立使得汉口成为对外通商口岸。汉口由一个内贸型商业中心发展成为一个外贸型的国际商埠,市场中心随之发生转移。

汉口开埠之后,外商在汉开办的洋行逐渐增多,主要经营土特产收购、洋货购销、金融、航运、房地产等。例如,1862年的英商怡和洋行,德商礼和、美时洋行等。1891年在汉口洋行达27家。

外国资本主义利用内地丰富的资源、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在汉口开设加工厂。1875年,英商在汉开设炼金厂,从湖北的老纹银中提炼黄金,获利颇丰。1876年,英商在汉口开设制革厂,所加工的皮革质优价廉,出口量成倍增长。

商业形态:商号、钱庄、洋行

汉口开埠之后,因成本低廉,大批外商涌入,以汉口为枢纽收购中国的矿石、钢铁、煤炭、棉花等生产原材料,之后,外商开工厂、洋行、银行,进一步满足其经济扩张的需求。汉口租界及相邻的华界地带成为新兴商业区。其中沿江大道、江汉路等地段汇集了大量的银行、钱庄和商号。

武汉商业发展史 武汉 汉正街

武汉商业发展史 武汉 汉正街

汉口开埠之后,武汉外贸交易随之增加

武汉商业发展史 武汉 汉正街

开埠后的汉口码头,轮船穿梭

>>>关键词:东方芝加哥

洋务运动时期,张之洞督鄂,大力发展实业,兴建芦汉铁路,主持“汉阳造”,发展现代工业、教育、物流、航运、邮政等,确立了“大武汉”的重要地位,使武汉成为中国内陆大的商业中心

20世纪初叶的10年间,汉口的对外贸易总额始终占外贸总额的10%左右,常居第二位,“驾乎津门,直逼沪上”,成为当时可与沿海几大通商口岸匹敌的内地口岸。

一直到民国时期,武汉仍可算是与大上海并驾齐驱的东方商业重镇。

商业形态:百货、烟草公司

这一时期,武汉出现了早期的百货大楼,如1919年建立的民众乐园和1937年建立的中心百货。

民众乐园始建于1919年,初名“汉口新市场”,曾是兼具娱乐、商业功能的综合性休闲场所,是当年武汉艺术、电影、杂耍和小贩的集萃之地。同时期建造的,还有1917年的南洋大楼,它屋顶有回廊、凉亭、门和钟楼的造型,原是南洋华侨简氏两兄弟所创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汉口分公司所在地。

始建于1937年的中心百货,位于目前武汉的江汉路上,是武汉百货商场。

武汉商业发展史 武汉 汉正街

20世纪初,修建中的民众乐园和南洋大楼

武汉商业发展史 武汉 汉正街

中心百货

武汉商业发展史 武汉 汉正街

民国时期,汉口租界商号、钱庄林立 

武汉商业发展史 武汉 汉正街

武汉商业发展史 武汉 汉正街

东方芝加哥

从商周到民国,武汉从盘龙城、夏口发源至武昌、汉阳的“双城时代”,再到明末清初的“三镇鼎立”,商业形态也从初沿街商铺、手工作坊的单一形态,发展至民国时期的洋行、百货、银行、商号等“各司其职”;可以说,武汉商业的发展离不开几千年来武汉城市的发展与完善。

下篇,房天下将以建国为时间点,梳理武汉城市规模扩大、城建规划完善、轨道交通发展后,武汉商业呈现商铺、百货、综合体等多种形态的“百花争鸣”,敬请关注!

微信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武汉房天下官微

有专业有态度有房源有优惠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