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 项目 > 正文

总裁专访杨永席:东原如何稳健打造冲千亿的长效机制

房天下  2017-09-22 17:50

[摘要] 当不少房企纷纷提出千亿口号,似乎营造了一个行业依旧美好的景象,完全没有顾忌政策的调控和行业的洗牌,未来真会如此吗?企业业绩会只涨不跌吗?会不会在未来2、3年一些企业会为过去的冲动买单?

中国百强房企总裁战略对话系列

嘉宾:东原集团总裁 杨永

访谈:地产总裁内参  潘永堂

文\潘永堂

为何调控下大型房企业绩还能节节攀升?

暴涨之后未来几年房企还能有多少增长空间?

这两年房企业绩爆发,到底是能力还是行情?

政府调控,未来是常态化还是风雨后见彩虹?

……

今天,房企发展似乎又处于一个十字路口, 500亿,1000亿,行业50、100……有关同行规模、江湖地位的一系列数字,正在冲击和搅动每个地产人的内心。特别是今天,当不少房企纷纷提出千亿口号,似乎营造了一个行业依旧美好的景象,完全没有顾忌政策的调控和行业的洗牌,未来真会如此吗?企业业绩会只涨不跌吗?会不会在未来2、3年一些企业会为过去的冲动买单?……在这样一个乐观与迷茫,自信与自负情绪蔓延的地产情绪下,地产总裁内参出品人潘永堂专程奔赴上海,采访了东原集团总裁杨永席先生。

从杨总对行业趋势,东原战略,城市布局,产品战略、组织建设等一系列判断和取舍中,我们清晰看到一家企业不争一时辉煌,立足中长跑,自信稳健、有序前进的战略笃定与执著。在纷繁复杂的行业大势下,杨总裁为我们拨开迷雾,首次分享他的地产战略经与东原集团下半场脱颖而出的长效机制。

一、行业形势

1,50强以外的房企或将没有话语权

分化时代,行业究竟会如何洗牌?

对此,杨永席表示:“未来行业集中度会加速提升,分化愈发严重,未来百强可能也无法真正代表中国竞争力的房企梯队,能代表的可能只是前50强、甚至前30强房企”

未来房企真正差异在于获取资源能力会不同,这是差异的关键。

为何如此呢?核心有两点,其一,未来银行资源、资金资源的配置方向和原则,越发会强调在行业中优中选优。其次,规模意味着话语权,比如在土地方面,未来50强的综合影响力在政府层面越来越被重视,同时人才获取方面未来50强将有强大吸附力。

2,不同房企成长路径图,软硬兼备是出路

在这个集中和分化趋势下,未来不同阶段的房企面临的问题会不一样。

比如对于100亿到500亿的中型房企,未来挑战会更大,他们最核心的问题是资源获取能力和再成长能力受限,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企业发展就会有问题。

而对于规模型房企而言,光有规模是不行的,未来必须又大又强。所以,当下无论是单纯通过高杠杆做大,还是依靠高魄力和好行情做大,未来房企的发展肯定不是单讲规模。一些在规模上为大而大,而产品口碑不行的房企,就得回头来练软实力,这些软实力包括产品面、服务面、包括能给政府带来的综合价值等,未来房企是殊路同归。

3,行业整体面尚好,但局部城市和部分房企未必

“五限”政策会不会取消?这是很多房企的赌博点,如果五限政策真正要取消了,反倒说明市场已经相当不好;而不取消,证明市场还是相对合理的、可控的。但同时,这期间一些早期冲动,拿地王的房企,可能会为昔日的冲动拿地买单。

一般而言,政府不会让一个行业破产,但一些企业破产,对政府也好,市场也罢,都是可以接受的。在杨永席看来,目前的调控政策常态化是大概率事件,预计“五限”政策未来3年不会放开。

在这样一种政策常态趋势下,是否会有一些房企直接被淘汰?

对此,杨永席的看法是,未来的确会有一部分房企会被淘汰。其一,如果限制政策常态化,一些房企受不了这种形势,也会果断走货,获取宝贵的现金流。其二,类似16个城市虽然都受限,但不同城市行情也有差异,比如长三角城市基本都受限,过去重仓布局长三角的今天会压力很大,而郑州、西南和华中一些城市依旧还不错。其三,做企业核心还是中长跑,短期而言,2015年到2017年市场好的时候,房企谁最狠,拿地更猛,速度更快,这是对的,但企业讲究的是中长跑,未来这些企业在淡市环境下能否继续增长,却也未必。

二、东原战略目标

面对上述趋势,东原如何定位自己了?

1,2018年或将提前实现500亿

行业极速分化,规模为房企战略的性。

早前,东原集团喊出计划2019年完成500亿销售规模,不过从目前的东原的发展形势来看,这一阶段性的小目标有望提前实现。杨永席表示:“东原目前货值大约有1600亿,而2017年销售额预计300多亿,未来每年上涨30%~40%是可行的,所以2018年突破500亿是大概率事件。”

你可能会质疑,市场行情普遍看地,东原还说未来三五年能保持30%~40%增长?对此,杨永席的理解是:“,我们对于大势的判断十分清晰,这可以让我们有针对性的解题,不显得被动;第二,你有没有过硬的获取资源的能力。假设,你拿地的质量不好,一旦市场不好的时候,就会风险极大。而目前东原在资源获取等一系列能力基本成熟了。核心有三点:

其一,东原拿地能力是的,基本形成未来持续获取资源的能力;

其二,在未来资本市场,东原融资能力基本面还不错,在2014年东原经过资产重组后,拥有一个好的上市平台——A股主板上市的迪马股份。目前东原集团占据迪马股份绝大部分营业额,而迪马股份融资的成本大约在6%左右,相对同等规模房企,东原具有融资优势;

其三,东原以战略高度强调人才战略,组织能力也是不错的,有了组织和人才的保障,自然能够获得能力的持续提升。

2,分清目标和战略的差异

事实上,500亿也只是一个台阶,东原内部真正的小目标,还是冲刺千亿甚至更高。

但相对规模目标,杨永席更强调企业的中长期成长机制,企业要将目标和战略分开,目标定3年,就完全足够,而且还必须根据市场和政策变化,过程中也会调整。比如面对当下行业极速分化和自身货值,东原将原计划2019年500亿目标提前到2018年,也是这个逻辑。所以目标定3年就足够了,但企业战略是要有至少5年视角,属于中长期投资。

杨永席举例:“东原目前人才组织建设就是面向未来5年,过去行情太好,可能掩盖了很多组织能力的问题和短板,但真正人才组织建设肯定不以行情为转移,或者与行情好坏根本就没关系。又比如东原面向未来刚成立的产业地产事业部,也是至少5年战略。”

3,冷看“数字目标”,保持行业中上地位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同样,从访谈中老潘也感觉到东原内部或有千亿目标。但对于千亿目标这个行业房企的普遍渴望心声而言,杨永席更多是关注千亿背后的能力体系。

杨永席表示;首先,提千亿目标容易,但是否真能做到,或者做到之后规模又迅速掉下来,这也是大概率事件。其次,很多人提出宏伟目标,但是我们是否关注他的目标和能力是否匹配?有些看似发展很快的企业,其实很多问题是很难解决的,虽然目标定得远大,但企业和企业家的修为,内心,专业体系各方面就未必好在那个地步,所以这样的企业会随着市场起起伏伏,比如在某一个区域市场做出了偶然的动作成就了他的业绩爆发,而企业家此刻也很容易把偶然和行情当做远见和能力,但客观规律还是,偶然毕竟是偶然的,决定一个企业能够成长到多大,中长期一定是企业家本身和团队的能力,所以切忌把行情当能力。

而有些房企还故意让企业不要跑得太快,绷得太紧,论能力,企业是具备短期做到2千亿、3千亿规模的,通俗的说,就是“明明能挑一桶水,却只选择挑三分之一,能力有盈余”,而业绩规模是否踩油门,最终只是意愿问题,而非能力问题。

其三,千亿未必就是未来房企的门槛,企业没必要过分纠结这个数字,而最核心的是安全稳健的增长,是动态的敏锐的观察外部,随机而变,而东原拿下500亿之后,未来可能更强调如何稳固行业50强,跻身30强可能。

三、城市布局

1,环一线战略本质是客户的环,不是距离的环

今天规模化房企战略布局都出现雷同化,毕竟中国的城市,也就那么多个。趋同也是必然所在,但在一些城市具体选择上,不同房企差异很大。比如关于环一线战略,目前很多50强房企大多推行了一线和环一线战略,即围绕北京、上海、深圳和及其周边布局,也出现类似临深板块,环上海,环北京的说法。

但东原对于环一线战略最关键的一个“环”字,有着深度的解读。杨永席表示:

这个环,不是物理距离的“环”,而是客户思维的环一线。即不是项目在上海周边就是“环”,而是客户认同的,上海地铁沿线的,是客户认知可以在这里居住,然后在上海上班工作的地方,就是环上海。

其次,如果上海周边某个项目本地客户占80%以上了,那也不是“环”上海战略。

2,没有小而美,城市也必须深耕

东原哪怕规模并不太大,但却多年来一直强调深耕战略。

在东原看来,作为企业,未来行业分化之下,没有小而美企业,未来能活得很好,有话语权的房企可能就是30;

其次,作为城市,也必须在一个城市中做到10或者5,未来核心城市也将不存在小而美的开发企业。其三,东原多年追求深耕,核心目的就是做好一个积累,即产品的积累,服务的积累、口碑的积累,最终形成非常高的客户粘性,这才是深耕的目的。

比如东原这两年强势打造的童梦童享和原聚场社区服务,就是为了快速提升客户粘度和认可度,反过来,东原的持续深耕,也更容易做出精准的细分客户产品定位,做对产品,也更容易吸附和留下的人才。

深耕,某种程度上,是百利而无一害的策略。

3,东原合作心经

今天已经不是要不要合作开发的问题,而是如何更好的合作开发的问题。

而东原集团,虽然在中国地产江湖,东原的规模并不太大,但结成长期战略合作的伙伴却不少,包括碧桂园、旭辉、平安不动产、融创、华夏幸福在内的一批知名房企,先后在上海、重庆、南京等地项目与东原进行了多次合作,而这样良好的合作机制还在延续。

为何能够做到良好的合作开发口碑和效果了?

按照一般规律,企业间不同的理念与不同的管控模式,可能会在合作中引起一些分歧。但在东原与其他房企的合作过程中,却几乎没有这样的问题。凭借相互信任为基础,灵活变通的决策机制、优势互补的合作模式以及合作团队相互尊重,东原和其房企已经建立起一套双赢的合作机制,在联合开发成主流趋势的下半场,占得先机。

杨永席看来,合作的基础是信任、尊重、灵活,权变。长期合作才是关键。

四、狠抓产品战略

虽然百强房企战略同质化,但在杨永席看来,不同房企的战略侧重点还是有较大差异。比如有的房企更侧重高周转打法,比如他们关心的并不是什么时候开盘,而是关键在于什么时候现金流回正。对东原这家企业而言,东原侧重的是产品至上的战略。尤其在地产后半场的中长跑来看,东原还是坚定的狠抓产品。

1,为何CEO强抓产品?

面对产品战略,杨永席强调,除了战略和经营,产品也是我一直在强抓的模块,为何如此,杨永席有他的逻辑。

其一,房企看似产品同质化,但实质而言,还是差异很大,其二,房企产品战略不是一个单独的专业,真正的产品战略是四位一体的融合。即产品战略,是企业战略的结合,企业经营的结合,以及和客户的结合,再和狭义的产品设计,最终四位一体的结合在一起,这才叫真正的产品战略。其三,产品不是一个专业,而是多维度结合的产物,这就是为何我作为总裁还在强管产品的一个原因。

2,坚持“传承、迭代、学习”的产品发展观

在典型房企都在推行产品标准化战略大背景下,东原却是反对狭义的产品标准化的。杨永席表示:东原内部是没有过于固定的标准化战略,哪怕做到千亿,也不做严格意义的标准化,东原目前在做的是如何保证产品思维的一惯性,或者说是思维逻辑的标准化。

什么是是产品思维的一惯性了?

答案就是四位一体的产品战略总指导方针。举个例子,以做体验区为例,许多做体验区的思路更多是做得很炫的售楼处,取名体验中心,但实质上是假大空,东原的体验区更强调如何让客户真正在这里感受到明确的、显性的,有内容特质的生活场景,这才叫体验区。他不一定很炫,但却一定能够真实展现东原带给业主的未来美好生活场景。

3,不做的刚需产品线

很多房企冲刺千亿,几千亿都开始强调全区域,全业态,这样才能有效支撑规模的扩张。东原在未来规模扩张中,同样始终坚持一条产品战略,即不做的刚需。

杨永席看来,其一,企业是要盈利的,但的刚需是不赚钱的,或者利润不高的:其二,未来房地产市场,的刚需是靠二手房来弥补的,在目前东原产品体系下,是没有两房产品的。

4,做产品,要有态度

很多房企在强调做有态度的产品,而杨永席在访谈中则强调要有做好产品的态度。

首先,C端思维,客户逻辑要做好,买点比卖点重要,要重视客户的声音。在东原,集团高管都会去接待客户,访谈客户,更真实了解客户需求之外,更重要的是以身作则,去影响东原整个团队做产品的态度和文化。

其次,产品本身的品质态度也要有效传递,关注品质是一种企业文化,但更需要一种机制去贯彻。比如在今年市场限价的情况下,很多房企都开始对产品品质进行减配。但是对东原而言,东原从来没有在任何公司会议上说东原的产品要减配。对此,东原的产品坚决不减配,逻辑很简单,东原舍弃的是更多的成本,支出,但得到的是客户口碑资产,在这个过程中,东原与其他房企这种产品思维的差异,就会让团队受到教育,未来东原人就更知道如何看待客户了。

其三,对产品团队的培养与造好产品本身同样重要。比如在东原在南京做了郊区别墅,也很破费的做了一个特别高大上的展厅,对于这个“破费”杨永席并没有怪罪团队,杨永席的态度是,从公司战略和经营层面来看,这是一个经济型的郊区别墅,它的确没有必要做过度的展示策略,但一则这是东原首次进入南京市场,二则我更看中的是团队是否磨合好,团队是否把产品的意识,重视度融入到日常工作当中。

也因为此,这两三年东原哪怕在扩张,但东原的产品口碑和客户满意度一直在显著提升。

五、如何激发组织活力?

组织的建设,组织的活力,最终还是机制和文化。

1,清晰的三级架构管控

组织管控体系的好坏决定了集团化房企上上下下的协同、执行的效率。

对此,东原在规模扩张时强调构建东原明晰的集团管控模式。在杨永席看来,集团,区域,项目在公司管理里面的价值是完全不一样的。对一个集团化企业而言,集团做得是如何提升总资产周转率,而一线项目做的是提升利润率,而城市区域公司做的是资源整合,城市深耕战略的有效落地。在这样一种清晰分工下,集团构建集团的能力,城市公司建立城市公司的能力,项目建立自己项目的专项能力,人力模型也都是不一样的。

比如在东原集团层面,核心就是三件事,找钱,找地,找人,核心在于三大任务。,建立强大的投资能力和资源获取的能力;第二,打造整个融资体系,第三,建立好的管理机制和释放一线组织的活力。这是东原集团目前重点做得三件事。

2,钱权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成就感”

分钱,分权,分享,未来是一个开放的时代!

首先,今天乃至未来再也不是集权的时代,未来是个分权的时代。

东原在规模冲刺和管理内功提升过程中,核心就是不断的放权。原因核心还是乃至外部世界和环境的变化,一则过去供不应求的市场环境,集权有利于冲刺规模,提升效率和执行力,但如今房地产供大于求,市场竞争激烈,而且更重要的是客户需求在发生变化,客户的需求,标准,个性化、挑剔度等更高要求了,这个时候过度集团,就会导致一线的产品,服务就会跟不上市场,甚至落后于市场。所以必须分权。从中长期看,以前高度集团的管控模式都会逐步调整为分权模式。

其次,企业家没有分享的心态是做不好的,而且分享的心态还要坚定。比如企业敢于分享的目的不是想要你帮我赚钱,让你多干活,而分享的真正目的是为了企业的长久发展的一种顶层思想。

其三,在东原,除了分权,分钱,分享之外,东原更关注的是中高层的成就感。原因很简单,大多企业中高管都是在乎“价值实现”的人,东原对中高层在薪酬上满足的同时,更关键的是对中高层能够在专业上和人性上得到尊重,这一点能够做到是很难的。比如东原集团在制定产品定性原则有很大发挥空间,这样你就能做出好的产品,你就更有自豪感。当然,未来东原冲刺规模过程中对中高层人才需求量巨大,会给人才提供更多平台和机会。比如东原未来一个区域会有三个孵化城市,这都意味着机会和空间。

3,文化跟人走,不跟制度走

规模化扩张也很容易带来文化稀释,对此,东原如何做?

首先,当下文化比制度更重要。与文化相比,制度是一种做事的规范,而文化是一种选择和态度,比如东原如何做项目,做产品,其实背后都有一种价值文化在支撑,所以文化很重要。又比如东原非常反对官僚化作风,东原组织内部会出现一种“表面上没大没小、但实质代表平等友好”的企业文化;又比如东原更强调信任员工,员工是自我驱动文化,而非自上而下的命令式、军事化的执行力文化……东原的文化,开始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守护神。

其次,在东原业绩快速扩张这个阶段,企业文化也在动态变化,这个阶段,文化更表现为跟着人走,而不是跟着制度走,原因就在于——当企业快速扩张,规模和业务都在迅速增长,相应的制度、流程等都来不及动态实时变化,甚至部分会滞后于一线业务的新变化,所以这个阶段的判断,文化更表现为跟着人走。所以此刻,企业高管、中高层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很重要,类似东原高管带头做客户回访,也都是一种重视客户的文化示范效应。

其三,东原对人才特别重视,除了清晰的权责边界和分钱分权分享之外,东原在关键人才入职考察会更为严格。比如杨永席会针对每个新进入项目负责人以上中高层,还会进行总裁面试,核心并不一定是继续考察这个人能力如何,而更多是侧重看这个人的本质、价值观是否符合东原文化。

访谈小结

不求一时爆发辉煌,但求中长期生长。

对东原而言,无论千亿目标还是狠抓产品,无论宏观经营还是微观执行……东原都力求在每个模块都有成型的套路、逻辑和打法,而不是一味的空喊目标和做好、做好。

如今的东原,在面向2018年的500亿和未来冲击行业30强,东原正在苦练内功,打造企业持久增长的长效机制,做成功的中长跑企业——这份战略笃定与执行从容,正是东原这家企业在行业极速分化中的”企业发展观”。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武汉房天下官微

有专业有态度有房源有优惠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