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7月14日,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官网正式公开发布了《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以下简称:武汉总体规划2035)。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称,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土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
7月14日,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官网正式公开发布了《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以下简称:武汉总体规划2035)。
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称,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土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为落实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要求,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武汉市组织编制了《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本次规划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长江大保护要求,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部署,全面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统筹全域城乡发展,致力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全面建成国家中心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武汉总体规划2035在规划上,重点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安全韧性、永续发展,以人为本、包容发展,城乡一体、融合发展几大原则。规划范围为全市市行政辖区的8569平方公里,从其整体的空间形态分布看,犹如一只美丽的蝴蝶。本次规划期限至2035年,远景展望至本世纪中叶。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梳理武汉总体规划2035方案,其空间规划布局与中远期发展愿景目标等各方面,盘踞华中要地的武汉犹如一只美丽的蝴蝶,正在彰显起飞之势。武汉市正剑指国家经济中心、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并将打造出一个“城湖共生、水岸交融”的世界滨水文化名城。
按照武汉总体规划2035,武汉在今后10-20年的的定位是,发挥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节点作用,加强武汉城市圈与长沙、南昌等城市群产业协作、交通联网、创新协同和生态共治,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
在城市功能提升完善方面,武汉正构建“一主、四副”的城镇空间格局,主城做优、四副做强,主城主要承载体现国家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区域共赢发展的核心职能,形成要素配置最优、空间效率的区域;做强四副,光谷、车谷、临空经济区、长江新区四个城市副中心,按照100万-200万人口的的“大城市”标准,建设功能完善、产城融合、用地集约、生态友好的综合节点城市。
武汉发展的目标是,优化形成“五个中心”主题功能区布局,建设经济中心、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在城市公共服务的提升方面,武汉将建设宜居宜业优质城市生活圈,完善普惠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多层次住房保障供应,人均居住面积不低于45平方米,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制度;推动居住用地空间差异化布局,优化人口布局,引入农民进城入镇。
武汉总体规划2035还特别明确,武汉将整合武汉交通资源,全面提升武汉空港、陆港、水港的联运能力,三港联动,打造高效便捷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
武汉将进一步彰显“两江三镇、六楔百湖”的城市特色风貌,营造“城湖共生、水岸交融”的世界滨水文化名城。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