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湖北段的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成果。通过生态保护与
高质量发展的双管齐下,湖北省成功提升了长江水质,恢复了麋鹿、江豚等消失的物种,并推动绿色经济快速发展,谱写了一曲美丽湖北的绿色乐章。

万古奔腾的长江流经湖北,滋养着这片锦绣大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并关心长江的保护与发展。如今,湖北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勇毅探索,长江湖北段的水质连续5年达到二类标准。花湖国际机场的航班迅速联通全球,湖北天鹅洲的江豚也成功回归长江怀抱。随着万吨级货轮通过三峡大坝,石首的麋鹿族群也逐渐壮大。一幅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生态画卷在荆楚大地徐徐展开。
湖北勇担长江保护的历史责任,率先编制《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总体规划》,从源头上确保生态优先。2018年,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打响,118家沿江化工企业完成关改搬转,实现“搬新、搬高、搬绿、搬强”。2022年,湖北进一步升级治理,推出《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加强流域区域之间的协同联动,推动长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迎来了498头小麋鹿,成为全球濒危物种保护的成功范例。湖北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统筹考虑水、气、土、固废污染治理,取得显著成效。2023年,湖北长江干流等水质为优,17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也有所提升。长江禁渔全面实施,江豚数量止跌回升,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湖北在长江保护和绿色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些成就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依靠全省上下的不懈努力和科学谋划。首先,湖北将生态保护作为首要任务,编制详尽的规划、开展多项实战。通过关闭和搬迁沿江化工企业,有效减少了污染源,提升了水质。其次,湖北加强对长江流域的综合治理,不仅关注水体污染,还统筹考虑其他环境因素,实现全方位的环保治理。
值得一提的是,湖北的生态保护不仅仅停留在政策层面,更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中。石首麋鹿的成功保护、江豚数量的回升,以及光彩夺目的红腹锦鸡的回归,这些都展示了湖北在生态恢复方面的实际成果。此外,湖北还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使绿水青山真正成为生产要素,形成了绿色产业和清洁能源体系。
总的来说,湖北在长江保护与发展的辩证法中,找到了科学有效的路径,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促进了经济发展。这种双赢的模式,值得其他地区参考和借鉴。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湖北将继续在长江保护和绿色发展上走在前列,为全国树立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