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通过新的财政管理机制,提升了政府投资项目的效率和效益,从源头上防范债务风险和“烂尾”工程,确保项目全生命
周期的资金管理。

今年以来,湖北省财政厅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依托全省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平台,努力构建起一个新型的政府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财政管理机制。这不仅是为了提升投资效率,更是要避免财政承受能力不足而盲目上项目,避免给政府带来债务风险。通过建立项目入库限额控制机制,湖北省在项目储备库环节便提前进行财政承受能力和债务总量风险的评估,确保项目合理入库。2024年,全省的财力支撑能力评估项目已经达到28897个,其中入库率为28.4%。
在项目资金来源审核方面,湖北省通过各级财政部门和相关主管部门的协同合作,进行资金来源的可行性和真实性论证。通过这一机制,纳入平台管理的项目达到28755个,通过率为43.8%。此外,财政部门对无资金来源的项目提出了643次意见,从源头上避免了“半拉子”工程和“烂尾”工程的产生。
湖北省财政厅还在项目建设成本控制和资金使用过程管理方面下了大功夫。通过嵌入财政预算评审管理要求,项目单位在完成施工图设计和预算编制后,由财政部门开展预算评审,确保项目总投资、建设标准及构成合理。截至目前,已开展了1270个项目的预算评审,审减率达11.2%。而在项目竣工结算方面,湖北省推行过程结算,实行“红黄绿灯”预警监控,督促项目单位及时办理竣工结算。现已按时结算288个项目,按时结算率为56.3%。
湖北省近年来在政府投资项目的财政管理上做了不少努力,通过构建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从多个方面加强项目资金的监管。这不仅提升了项目的效率和效益,还有效防范了财政和债务风险。在实际操作中,湖北省通过建立项目入库限额控制机制、资金来源审核机制、预算评审管理机制和竣工结算管理机制,确保了项目从储备到实施再到竣工各个环节的资金都能得到有效管理。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了“半拉子”工程和“烂尾”工程的出现,同时也规范了项目的建设成本和使用过程管理。但在具体执行中,仍需要不断优化和提升,以应对实际操作中的种种挑战。总的来说,湖北的做法为其他省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和借鉴。